推進中醫藥全面振興,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重要基礎。近年來,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,商務部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6620萬畝。不過,中藥材質量仍面臨諸多挑戰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表示,中藥材數千年來均是農戶采集野生和自行種養殖,無論從種養殖條件、種源控制,還是炮制加工、規范儲藏等方面均較難保證中藥材的質量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河北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楊玉成認為,中藥材質量可控性差,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監管缺位,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欠缺,使得一些中藥飲片企業因藥材質量問題被吊銷資質。
亳州市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。全國人大代表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建議以質量管控為核心、科技創新為動力、道地藥材為重點,著力從延長產業鏈、拓寬產業領域、提高產業層次三個維度,構建集中藥農業、中藥工業、中醫藥貿易、中醫藥健康服務、中醫藥文化旅游、中醫藥延伸產業等六位一體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,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杜延安同時建議構建電子監管信息平臺,完善中藥從生產、流通到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饋追溯機制,確保“來源可知、去向可追、質量可控、責任可究”。
作為中藥材可追溯機制的堅定呼吁者,耿福能認為,中藥材追溯體系的建立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環節。前幾年受技術水平的局限,建立中藥材追溯體系技術不夠成熟,造成方式方法較少,成本高,很多企業難以承受。不過,隨著5G技術、大數據處理等快速發展,以現在的技術手段,建立中藥材可追溯機制的時機已經成熟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認為中藥材種植和其它經濟作物種植一樣,需要加大統籌規劃力度。他建議,在全國建立藥倉,通過購買、存儲、調價、銷售調節市場供需,像管理糧食一樣管理中藥材,同時加強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,設立1億畝中藥材種植目標,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,優化全國中藥材生產布局。
針對中藥材種類繁多、質地不同、無統一的分類標準等特點,杜延安建議加快制定管理標準規范,充分考慮以規范管理、保障質量為核心,建立健全中藥材倉儲、養護、儲存制度,盡快形成統一包裝、統一倉儲、統一標識、統一管理的物資存儲標準化管理體系。
楊玉成認為,可以通過扶持龍頭企業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產業化聯合體模式,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,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生產,促進產業提質增效。
源網址:https://xhpfmapi.zhongguowangshi.com/vh512/share/9126406?from=singlemessage